發布時間:2020-05-30 12:01:47 人氣:
簡介:總理說的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,他們都是誰?,新京報快訊(記者 吳為)5月28日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提到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引發關注討論。李克強說,怎么樣保障那些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,我們應該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。 #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# 月收入僅1000元
總理說的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,他們都是誰?
新京報快訊(記者 吳為)5月28日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提到“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”引發關注討論。李克強說,“怎么樣保障那些困難群眾和受疫情影響新的困難群眾的基本民生,我們應該放在極為重要的位置”。#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#
月收入僅1000元,用李克強的話說,“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”。這6億低收入人群,他們分布在哪里?如何解決他們的收入提高的問題?總理記者會的這個信息,釋放了什么信號?
月收入1000元意味著什么?
——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半還少
月收入1000元意味著什么?新京報記者查詢了兩組關于居民收入的數據,與1000元的月收入數字可以作一些對比。
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733元,按照這一數字,我國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月收入即為2561元,月收入僅千元,也就意味著比人均可支配月收入的一半還要少。
另一個數字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,為7109元。也就是說,如以我國人口14億粗略計算,排序在第7億的人,在2020年一季度的月收入為2370元,也低于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月收入2561元。
人社部專咨委委員、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、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實解釋,總理所說的是全國的情況,我國有一半左右人,其收入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收入水平。
“總理的話傳遞出一個信號,就是有相當規模的老百姓當前遇到了就業收入問題,政府要想辦法、并且有辦法穩定經濟,解決老百姓的問題。”李實說。
低收入群體分布在哪里?
——大部分在農村,城鎮中農民工受疫情影響較大
記者查詢人社部今年最新公布的全國各地最低工資收入數字,北京市和廣東深圳市規定的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,為2200元;絕對數字最低的是安徽省第四檔月最低工資標準,為1180元。
何為第四檔月最低工資標準?人社部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,有的省份經濟發展不平衡,最低工資標準按地區分為好幾檔,省會城市或發達城市歸入第一檔,后面還可能有第二檔、第三檔,甚至第四檔最低工資標準。
也就是說,安徽省最不發達地區的“第四檔”最低工資標準,即為目前全國各地最低的標準,為1180元。
既然月最低工資標準都已超過千元,那這6億月收入僅1000元的人群,都分布在哪?
李實認為,這些人群主要集中在農村。一個人月收入1000元,如果三口之家都有收入,那么一個家庭大概在3000元左右。這樣收入結構的人群主要分布在農村。
“在城市有最低工資保障,也有低保。家庭月收入在城市低于1000元的不是那么多。”李實說,在城鎮,農村來的流動人口也相對有限,尤其是疫情之下,對于城市里在政府機關、事業單位、大企業工作的人來說影響較小,受影響大的主要是城市里的農民工群體。
李實進一步解釋,收入分配在我國有明顯的地域差異,東西部差距仍然明顯,“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有非常強的相關性,收入低于1000元的基本集中在中西部地區。”李實說。
如何解決低收入人群收入問題?
——就業至關重要,同時擴大國內需求
對于解決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問題,李實認為,關鍵問題仍然是就業。“不能光靠政府補貼、政府救濟,增加就業是增加收入的前提條件,還是要把穩就業、促就業作為更重要的政策選擇。”李實說。
今年,就業成為做好“六保”工作的首要工作。李克強昨日在記者會上還明確說到,做好保居民就業、保基本民生和保市場主體這前“三保”,就能實現經濟的正增長。
可以說,今年就業政策將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生活領域最重要的政策。那么,如何通過就業解決收入的問題?
李實認為,通過放寬制度限制、放寬政策,可以增加就業,比如自主創業、靈活就業,這是可以的。但就業受到整個總需求的影響。“大家都去擺地攤,真正能掙錢的有多少人?畢竟還有一個需求領域。即使在流通領域,搞活一點,促就業、增加收入的作用還是有限的。”
李實認為,需求的問題一方面是外部需求,一方面是內部需求,在當前全球疫情發展的形勢下,外部需求是無法控制的。
內部需求如何解決?李實表示,一是怎么能夠通過政府加強社會保障、公共服務,還應該有一個經濟刺激計劃,讓大家有信心。李實說:“信心可能是非常重要的。一旦大家沒信心,會減少消費,這就減少了需求。”
此外,李實建議,政府應該盡可能地給低收入人群提供救助、補貼。“低收入人群的消費力是很高的,它有一塊錢就花一塊錢,整個社會救濟的對象還是要瞄準低收入人群。”李實說,對于城市中的農民工,這是一個很大的潛在的消費群體。要讓這些人有消費的需求,就要解決他們市民化的問題,包括他們住房、就業、子女就學、社會保障的問題。通過讓他們在城鎮能夠穩定地生活,來提振他們的消費。
“需求領域的問題不斷解決,再加上流通領域的搞活,就能發揮出更好的作用,促進居民就業,并且使他們在崗位上能有更高的收入。